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CUA 2024丨任善成教授:“超级面纱法”腹膜外单孔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满足患者所需,长征泌尿持续挑战AI、手术策略等前沿难题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0/8 18:48:07  浏览量:119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4年9月19-22日,第三十一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于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后《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特邀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任善成教授分享腹膜外单孔机器人手术优势、手术技巧掌握以及团队前沿探索等精彩内容。

 
编者按:年纪较轻、低危的前列腺癌患者通常对生活质量(尤其是尿控和性功能)要求较高,临床上也在不断探索能够满足这类患者的治疗策略。2024年9月19-22日,第三十一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于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后《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特邀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任善成教授分享腹膜外单孔机器人手术优势、手术技巧掌握以及团队前沿探索等精彩内容。

01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前列腺癌微创手术,为患者带来了哪些福音?

任善成教授:在CUA学术年会上,我分享了题为《“超级面纱法”腹膜外单孔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技巧体会与临床应用分析》的报告。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而言,应达成肿瘤彻底切除、保留患者尿控能力和性功能的“三连胜”目标;自2018年起,我们团队便积极投身于“超级面纱法”腹膜外单孔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研发与实践,至今已成功应用于超过500例患者。
 
基于既往的临床数据分析与技术评估,我们发现该技术在确保与多孔前列腺癌根治术相当的肿瘤控制效果的同时,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尿控能力并改善性功能的保留率。目前,“超级面纱法”已在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得到推广和应用,其卓越的临床效果正惠及越来越多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与生机。
 
02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对于基层医生而言,如何才能快速掌握新兴手术技术,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任善成教授:目前,腹膜外单孔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等先进技术已逐渐成为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常规手术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基层医院的外科医生在此类手术中的表现同样出色。为进一步促进技术交流与共享,我们团队近半年以来,每两周定期举办“长征泌尿学术直播间”活动。每次直播活动中,我们精心挑选并展示3~4台典型手术案例,旨在通过实时、直观的方式,让基层医生能够全程观摩我们的手术过程,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我们认为,多次进行技术揣摩、深入交流沟通以及经验分享,是快速提升外科手术技术和技巧的关键所在。
 
03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未来,您及团队还将探索前列腺癌领域的哪些方向?

任善成教授:对于前列腺癌诊疗领域而言,我认为目前主要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仍需提升。尽管核磁共振技术在前列腺癌的早期检测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如何更精准地进行定性、定量及定位分析,仍是一大难题。为此,我们已与国内多家团队展开大规模、多中心的核磁共振AI临床研究,期望通过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前列腺癌的早期预判能力,以更精准地描绘其发生与发展过程。此外,前列腺癌的病理评分对于指导治疗至关重要,而不同医院间评分结果的差异性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也正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前列腺癌病理评分的标准化。
 
其次,外科手术作为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然而,针对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以及探索局部晚期患者的更优手术策略,仍是我们团队持续研究的焦点。
 
最后,目前而言,似乎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和化疗之外的选择非常有限,面对这样的治疗困境,以及普遍存在的耐药问题,我们团队正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入研究。一方面,我们致力于揭示晚期前列腺癌的耐药机制,为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我们积极研发创新治疗方案,包括CAR-T细胞疗法、肿瘤免疫治疗以及药食同源中成药的综合应用,旨在通过综合策略,最大程度延缓肿瘤耐药进程,改善患者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任善成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现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机器人手术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军泌尿外科中心主任,上海市一带一路泌尿系统肿瘤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
临床主攻方向为泌尿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的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主刀完成机器人手术3000余例,完成亚洲首例单孔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和经会阴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荣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国十万例杰出贡献奖。
主编/副主编中英文专著3部。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 Med、Nat Cell Biol、Mol Cell,Nat Commun、Eur Ur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500余分,其中IF>20分8篇,IF>10分7篇,他引2000余次,3篇论文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计划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获批13项。
担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Asian Journal of Urology》(ESCI)执行主编、《Cancer Biology&Medicine》(IF=4.24)编委、亚洲泌尿外科机器人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
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树兰医学青年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奖“银蛇奖”一等奖、“国之名医·青年新锐”等10余项人才计划。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前列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