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热评︱TROPHY-U-01研究:抗体偶联药物,晚期尿路上皮癌铂类或免疫治疗失败后的新选择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0/11 15:12:05  浏览量:2053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FGFR抑制剂等免疫及靶向治疗取得突破后,为晚期尿路上皮癌提供了化疗以外的新选择。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研究者已经开始寻找目前新的后线治疗选择。在2019ESMO大会上公布的TROPHY-U-01研究中,报道了抗体偶联药物Sacituzumab govitecan在铂类或免疫治疗失败后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益君教授团队介绍并点评此项研究如下。

研究简介
 
背景:对于铂类化疗或免疫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膀胱癌患者,后续治疗手段有限。Sacituzumab govitecan(SG)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由人源化的抗Trop-2单克隆抗体通过一种独特的水解连接物偶联到SN-38上。在之前的Ⅰ/Ⅱ期研究中,SG在45名多药治疗无效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可控的药物毒性(总体ORR:31%)。
 
方法:TROPHY-U-01(NCT03547973)是一项全球开放性、Ⅱ期研究,旨在评估在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SG的治疗疗效。用药方案为10mg/kg,d1和d8给药,21天为一个周期。患者ECOG评分0/1分。肌酐清除率≥30 mL/min。本次中期研究基于对队列1(铂类化疗或免疫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膀胱癌患者)人群疗效评估的数据。队列1(N = 35) 采用Simon两阶段设计,其预先设定的无效终止规则为11% ORR。
 
 
结果:35名患者接受过至少1次基线后疗效评估。80%男性,中位年龄64岁(范围:43岁-90岁),77%超过1项Bellmunt危险因素,接受了中位3个(范围:2-7)周期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ORR为29%(10/35),2例患者评估CR,5例为PR,3例暂未确定的PR(均在等待影像学确认)。在肝转移患者中,ORR为25%。总体安全性与先前报道一致。主要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3%),贫血(17%),发热伴粒缺(11%),腹泻(11%)。没有出现肺间质改变、眼毒性和2度以上神经毒性。没有报告治疗相关的死亡。
 
结论:TROPHY-U-01中期研究中队列1(铂类化疗或免疫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结果超过了之前确定的无效终止规则,可以继续入组。研究结果再次确认了SG在化疗和免疫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显著抗肿瘤疗效,与先前Ⅰ/Ⅱ期结果一致。在该人群中,相比单药化疗ORR为9%~14%,SG治疗的ORR为29%,。尽管近期研究取得进展,但仍有很高的治疗需求。
 
研究点评
 
晚期尿路上皮癌继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之后,抗体药物偶联(ADC)是研究的另一热点。今年ESMO另一篇摘要报道了一种ADC药物(enfortumab vedotin,EV)联合PD-1抗体Pembrolizumab一线用于晚期无法耐受顺铂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研究数据,ORR达到了令人惊叹的71%,疗效超越了以往传统的一线无法耐受顺铂的化疗ORR(30-40%),以及今年ESMO会议上另一项晚期尿路上皮癌的重磅研究(IMvigor130),Atezolizumab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ORR(47%)。
 
TROPHY-U-01研究则聚焦于另一个ADC药物(Sacituzumab govitecan,SG),SG为新型抗体偶联药物,由靶向TROP-2抗原的人源化IgG1抗体与化疗药物伊立替康(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代谢活性产物SN-38偶联而成。TROP-2是一种在超过80%的侵袭性尿路上皮癌中呈过度表达的细胞表面糖蛋白。该药目前在其他肿瘤中,也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包括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前者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研究是SG单药用于铂类化疗或免疫治疗失败晚期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二期临床研究,ORR也达到了29%,另外74%的患者肿瘤有缩小。综上,ADC药物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临床研究中不断取得令人振奋的消息,未来继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之后,将极有可能迎来ADC药物治疗的新时代。
 
专家简介
 
沈益君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德州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国际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泌尿外科质控中心督察组专家。《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泌尿分册编委,《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中华男科学杂志》审稿专家。长期从事泌尿男生殖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主攻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以及男性盆腔部位肿瘤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每年独立完成膀胱恶性肿瘤手术700余例,近年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成果写入美国NCCN膀胱癌指南,主编 《浸润性膀胱癌》,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卫计委等十余项课题。先后二十余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口头发言,包括美国泌尿外科年会(AUA),国际泌尿外科会议(SIU),全国泌尿外科年会,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年会等。2010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徐佩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医师。
2013年-2018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期间主持复旦大学“正谊学者”科创项目,获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美国唐仲英基金会奖学金,“十月评优”优秀学生等。
2018年9月免试推荐进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攻读硕士研究生,目前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篇。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晚期尿路上皮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