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施敏骅教授:如何明确肺小结节的良恶性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0/15 13:41:19  浏览量:1327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肺癌与介入学组扬州巡讲暨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义诊近日在扬州举行。

编者按:江苏省医学会呼吸肺癌与介入学组扬州巡讲暨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义诊近日在扬州举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敏骅教授作题为《肺部多发结节的处理策略》的报告,并在会后接受本刊采访。

《肿瘤瞭望》:目前肺部小结节的发现率越来越高,您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施敏骅教授:我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各界的防病观念和主动体检意识不断提高,随着高分辨螺旋CT的应用和普及,小结节的发现越来越多,且其中有很多患者是多发结节。肺部体检采用普通X线胸片往往会遗漏较小的结节,因为普通X线胸片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远不如CT。胸片提示可疑肺部结节时建议及时通过胸部CT检查确认结节有无,且CT更好地显示肺结节外观如大小、形态、边缘和结节密度等内部的特征。也有很多患者依然忽视体检,等出现临床症状后再确诊的肺癌70%已经并非早期,已失去根治手术的治疗的机会。

《肿瘤瞭望》:明确小结节的性质对治疗决策十分关键,十分考验临床医生的水平,能否分享一些您的临床经验?
 
施敏骅教授:关于肺部结节的处理,首先需要明确结节的性质是良性的还是恶性。肺结节病因包括结节病、尘肺、细支气管炎、过敏性肺炎、细支气管炎、结核和或真菌肉芽肿、错构瘤、局灶性出血或小纤维灶等。恶性肺小结节部分是早期原发性肺癌,还有一部分是恶性肿瘤的肺内转移。如果患者首次发现肺部结节,需要仔细观察薄层三维重建CT的表现,根据结节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等特征、以及患者的职业暴露及家族史等确定病灶的恶性概率,并拟定合理的随访间隔期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尽管患者在体检中发现有肺部结节后可能非常焦虑,但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动态随访,观察结节的演变是有必要的。临床上某些多发及实性肺小结节需要排除特殊感染,如隐球菌的感染,这些考虑感染所致的结节可能需要一定疗程的抗感染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多发肺结节的诊疗过程中需要警惕病因的异质性,即良、恶性结节混合存在的情况。单发的纯GGN如果可以排除其他常见病因且在随访过程中持续存在,往往是惰性生长的浸润前病灶如肺原位癌,可在病程的一定时期择期微创手术,多原发恶性结节则需要根据病灶分布及患者心肺功能等具体情况确定同期或分期手术,期间需密切随访,而转移性肺癌则不宜手术,应采用全身治疗的策略。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