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都是紫杉烷类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他赛有什么区别?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5/7 10:20:46  浏览量:914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他赛均是临床常用的紫杉烷类药物,两者之间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有何区别?近期,有日本学者比较了两款药物在二线及以后单药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区别,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杂志。现整理如下,欢迎各位读者交流讨论。

结果发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ORR和PFS优于多西他赛,OS非劣效于多西他赛,虽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血液学毒性低于多西他赛,但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更高,与多西他赛展现了不同的安全谱。


这项研究历时3年,最终共在全日本82个研究中心入组503例患者。患者年龄≥20周岁、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确认的不可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III期、IV期或复发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两种细胞毒类药物治疗,PS评分0-1分。研究允许驱动基因突变且接受EGFR-TKI或ALK-TKI治疗的患者入组。既往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同样允许入组。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多西他赛(60 mg/m2,每周期第1天给药,每3周一次)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00 mg/m2,每周期第1、第8、第15天给药)的治疗方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S,次要研究终点为PFS和ORR。该研究为非劣效性研究,第一个HR值的95%可信区间(95% CI)上限为1.33,若达到后,第二个非劣效HR值的95% CI上限为1.25,若达到后进行优效性检验。


最终,两组均入组251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特点均衡可比,中位年龄68岁,65.6%的患者PS评分为1分,80.5%的患者为非鳞癌,115例患者携带EGFR基因突变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EGFR-TKI类药物治疗。


研究数据发现,经过中位15个月的随访后,多西他赛组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分别有84.9%和79.0%的患者出现死亡事件,HR=0.85 (95% CI,0.68-1.07)。以HR=1.25为标准,研究达到非劣效性标准。两组中位OS分别为13.6个月和16.2个月,两年OS率分别为30.5%和34.3%。研究未达到优效性标准,P=0.163(图1)。


图1 两组中位OS


两组分别有90.4%和89.3%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分别为4.2个月和3.4个月,HR=0.76(95% CI, 0.63-0.92,P=0.0042)(图2)。两组分别有228例和231例患者有可评估的病灶,多西他赛组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的ORR分别为15.4%和29.9%,P=0.0002。鳞癌患者的ORR分别为30.4%和10.4%,非鳞癌患者两组ORR分别为29.7%和16.7%。


图2 两组中位PFS


从安全性看,两款药物展现了不同的安全谱,多西他赛组白细胞下降(25.7% vs. 65.9%)、中性粒细胞下降(39.6% vs. 83.1%)及粒细胞缺乏性发热(2% vs. 22.1%)发生比例更高。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3度及以上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更高(9.8%和0.8%)。两组均有两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性事件(图3)。


图3 两组之间的安全性数据


最后,作者认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非劣效于多西他赛,应当考虑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线治疗的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Yoneshima Y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1 Apr 26:S1556-0864(21)02107-9.
DOI: 10.1016/j.jtho.2021.03.027.
文献来源: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556-0864(21)02107-9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多西他赛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