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24丨“2024年度成就奖”获得者徐兵河院士分享中国新药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9/27 15:07:28  浏览量:159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于2024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厦门举行。本次大会上,CSCO授予徐兵河院士“2024年度成就奖”,以表彰其牵头开展的多中心PHILA研究改写了国内外乳腺癌治疗指南。《肿瘤瞭望》在大会现场采访了徐兵河院士,进一步分享获奖感言及我国新药临床研究进展等话题。

编者按: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于2024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厦门举行。本次大会上,CSCO授予徐兵河院士“2024年度成就奖”,以表彰其牵头开展的多中心PHILA研究改写了国内外乳腺癌治疗指南。《肿瘤瞭望》在大会现场采访了徐兵河院士,进一步分享获奖感言及我国新药临床研究进展等话题。
 
CSCO颁奖词:“他带领全国40家研究中心,历时近5年,将小分子靶向药物吡咯替尼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开创了大小分子联合的双重抗HER2治疗乳腺癌方案,取得了至今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3期临床研究中最长的无进展生存期,改写了国内及国际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发表于BMJ的PHILA研究,是BMJ创刊183年以来首次发表的中国乳腺癌药物研究,为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走出了新的道路。”
 
01
《肿瘤瞭望》:祝贺您荣获CSCO“2024年度成就奖”,能否分享一下您的获奖感想?

徐兵河院士:我非常荣幸获得CSCO“2024年度成就奖”,这是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领域首个荣获CSCO年度成就奖的项目。该研究凝聚了全国40家医院众多研究者的辛勤努力、参与者的无私奉献,以及患者的宝贵贡献。从研究启动到最终成果发表,历经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这是中国研究者首次在该具有183年历史的权威杂志上发表中国乳腺癌原创性新药研究的突破性成果,这让我们倍感自豪。
 
这项研究不仅标志着我们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还成功改变了国内外相关的治疗指南,众多重要指南均采纳了我们的研究成果,这无疑是值得骄傲的。而最让我自豪的是,我们的研究方案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治疗选择,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徐兵河院士(右三)、吴一龙教授(左三)、徐瑞华教授(左二)荣获CSCO“2024年度成就奖”

02
《肿瘤瞭望》:您将在本次大会上报告中国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包括TROP-2 ADC这些新型药物。能否分享一下您对我国乳腺癌创新药物研发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徐兵河院士:中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经历了从跟随模仿到创新原研的跨越。起初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多中心研究,从中汲取经验,紧跟全球研究前沿,并锤炼了自身的临床研究团队。随后,我们逐步推进me too和me better的药物研发,直至近年来有许多first in class原创药物涌现。如今,中国的临床研究不仅服务于国内患者,也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这一历程漫长而充满挑战。
 
在乳腺癌领域,我们针对各亚型乳腺癌均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些进步直接推动了治疗方案的革新。以HR阳性乳腺癌为例,过去多采用单一内分泌治疗,而CDK4/6抑制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我们率先开展了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包括氟维司群和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和来曲唑)的研究,并成功将其应用于一线治疗(DAWNA-2研究),确立了新的标准方案;同时优化了二线治疗格局(DAWNA-1研究),在HADC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靶向药物以外增加了新的治疗选择。此外,近年来得到技术优化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改变了临床实践,我们同样牵头了中国自主研发的TROP-2 ADC的3期临床试验(OptiTROP-Breast01研究),取得的积极结果在ASCO国际会议上分享。
 
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我们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最初的单靶治疗到双靶治疗,再到如今小分子靶向药的引入,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在二线治疗中,我们开展的3期试验(PHOEBE研究)证实了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的疗效显著优于国外的拉帕替尼方案,成为新的标准治疗。而在一线治疗中,大分子靶向药联合小分子靶向药也展现出了更优的疗效,PHILA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BMJ上,为全球乳腺癌治疗贡献了重要力量。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国内的研究也非常活跃。中国学者开展了TNBC分子分型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并基于分子亚型的深入,探索了免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特别是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研究已成为新的标准治疗,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改变了TNBC的治疗格局。
 
综上所述,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乳腺癌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进步不仅延长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提高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继续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03
《肿瘤瞭望》:从1984年进入协和医学院从事肿瘤内科学工作,至今已经整整过去40年了。您对中国临床肿瘤学科的发展变迁有怎样的感想?

徐兵河院士:在我刚参加工作的80年代初,肿瘤学尤其是肿瘤内科学,并不是一个受青睐的学科。许多人宁愿选择外科或放射治疗科,因为内科治疗的药物选择极为有限,主要依赖于少数几种化疗药物。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乳腺癌逐渐被细分为不同亚型,如HR阳性乳腺癌,这推动了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研发,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AI)、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D)等,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进入21世纪后,肿瘤治疗领域迎来了重大变革。抗HER2药物的问世,特别是曲妥珠单抗等大分子药物以及后续的小分子靶向药和抗体偶联药物的开发,形成了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三驾马车”。这些药物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2011年,在St.Gallen早期乳腺癌专家共识会议上,乳腺癌被正式分为四种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并据此制定了不同的治疗策略。这一分类方法的提出,标志着基于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的到来。如今,我们的研究多基于分子分型进行,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也推动了其他肿瘤分型的发展,比如EGFR等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有了针对性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当前,肿瘤研究的主要趋势包括基于分子分型、免疫治疗、抗体药物偶联药(ADC)以及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新一代生物疗法的开展。这些新型治疗技术的不断涌现,与传统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肿瘤学的快速发展。许多恶性肿瘤因此成为慢性疾病,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达到治愈标准。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临床研究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