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巅峰会谈,他们眼中的安宁疗护——记第二届亚太地区华语安宁疗护高峰论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11/2 15:46:20  浏览量:2364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6年10月29日,第二届亚太地区华语安宁疗护高峰论坛——2016北京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2016年10月29日,第二届亚太地区华语安宁疗护高峰论坛——2016北京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和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赖允亮先生共同发,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推进姑息治疗全面管理这一理念在恶性肿瘤全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倡导给予患者身、心、灵全方位的关注和全过程的管理,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
  此次会议设置5个分会场,共计26个专题讲座。大会邀请了国内以及亚太地区姑息治疗和安宁疗护领域知名专家分享该领域的最新理念和科研成果,并在“癌症患者的躯体症状治疗与质量管理”、“心理与社会支持”、“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等四个领域分专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来自两岸三地的600余位姑息领域的临床工作者参与了交流和学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梁军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北京大学医学部詹启敏院士、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副院长秦叔逵等人通过视频发来对会议的祝贺。大会执行主席李萍萍教授、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董事赖允亮、北京大学常务副理事长柯杨分别致开幕词致辞。
  此次会议开幕式环节还特别设置了专家面对面环节,来自姑息治疗和安宁疗护各领域的专家面对面现场解读他们对于姑息治疗的见解。此环节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董事赖允亮分“奇人奇事”、“奇人常事”、“常人常人”三个阶段介绍了台湾近三十年姑息和安宁疗护领域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很少人关注发展到团体、组织共同努力践行姑息安宁疗护的事业,对于“常人常事”未来的阶段,赖允亮先生提到:“以病人自主为第一目标,未来对临终病人的关心、照顾不仅仅停留在医院,停留在肿瘤终末病人,要走出医院,走向整个社会。这种趋势也促使该领域专业知识方面的提升,尤其表现在科技方面,对缓解临床终末患者疼痛、疲劳等不适症状十分重要。”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杰军介绍了国内姑息治疗发展情况,对于会场上众多参会者对姑息安宁疗护领域的关注倍感欣慰。他提到从1994年CRPC成立,经过20余年几代学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姑息治疗在我国广泛普及,我国姑息治疗领域不仅仅停留在肿瘤病人,关注点也不仅停留在疼痛上,姑息治疗已变为“常事”。王教授还表示希望得到更多政府力量的支持和关注,现阶段国家已经关注到了姑息治疗领域,去年卫计委已经开设肿瘤营养疗护病房试点。最后他希望未来能够开展更多像今天这种规模的多学科参与的交流合作。
  来自台北马偕纪念医院精神科主任方俊凯教授阐述了社会心理支持对姑息治疗的作用。他提到心理治疗对肿瘤患者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生命晚期的病人。心理支持让患者的生命有所寄托,让患者不害怕面对死亡,坦然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陆宇晗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代表众多护理工作者发声。她从患者的躯体症状、患者的心态、家属三个方面介绍了护理人员能够为姑息治疗做出哪些努力,强调了护理工作人员要把姑息治疗理念渗透到工作的一言一行中。
  多年致力于研究姑息治疗领域的李萍萍教授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姑息治疗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她提到我国在姑息治疗领域虽然起步晚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进步较快。从她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中发现,想要做好姑息治疗,临床工作者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爱心,对病人感同身受的同情心。只有两者相结合才可以将专业知识转为法宝,为生命终末期的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这也对临床工作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另外她提到对于姑息治疗相关的社会体系、医务工作者科学量化的工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使社会文明与医疗文明相结合。
  北京大学常务副理事长柯杨结合十余年的教育经历提到了姑息治疗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重要问题与挑战。她提到我国对于医学生的培养重点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这部分内容是人学,而忽略了对一般人性理解的部分,应加强青年学子对一般人性的理解,让青年学子对一般人性理解有渴望;而对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经过全方位的讨论,北京大学也陆续加进一些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与培养,并认为医学生的培养,效果评价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评价体系、评价体制需要不断去完善,培养有时候要不计成果;对于医学生的教育,第二课堂非常重要,例如一些名人讲座、老师的经验分享,鼓励青年学生多参与义工等公益社会实践,多接触患者、社会,加强对病人的同理心,提高对临终病人的感同身受。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安宁疗护高峰论坛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