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中国之声丨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基因组分析揭示多个信号通路中可作用的靶向突变

作者:  刘丹   日期:2021/10/12 11:30:05  浏览量:1163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团队展示了一项研究,

编者按: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团队展示了一项研究,评估了中国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体细胞突变和种系变异,为野生型GIST队列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质肿瘤。对于无法接受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c-kit和PDGFRA野生型GIST患者,建议进行临床试验或靶向治疗。因此靶向基因突变的鉴定将为c-kit和PDGFRA野生型GIST提供新的见解。
 
研究人员筛选了295例中国GIST患者,其中23例无c-kit和PDGFRA突变的患者被诊断为野生型GIST。为确定这23例野生型GIST患者的治疗靶点,应用831个基因二代测序面板(Onco PanScan?,Genetron Health)来评估体细胞突变和种系变异。
 
结果显示,该野生型GIST队列中最常突变的基因是TP53(17%)、NTRK1(13%)、TET2(13%)、APC(9%)、CTNNB1(9%)、ERBB2(9%)、MED12(9%)和SPEN(9%)。潜在可靶向治疗的突变包括ERBB2(9%)、BRAF(4%)、NRAS(4%)、PIK3CA(4%)和EGFR(4%)。
 
研究发现了可以用BRAF和/或MEK抑制剂靶向治疗的BRAF V600E和NRAS Q61K。
 
在2例(9%)患者中观察到ERBB2驱动突变,包括V842I和R190W,这2例患者可参与HER2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一种可能对mTOR抑制剂敏感的PIK3CA突变(D549N),和一种可被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靶向治疗的EGFR T790M基因突变。
 
1例患者携带激活的ZFYVE26-ALK融合基因。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GIST患者中检测到的ALK融合事件的第一份报告。
 
6例患者的MSI状态可测,但均未表现出微卫星不稳定性。8例患者的中位TMB为3.3个突变/Mb。
 
最后,研究人员观察到了4种有害的种系突变,两种是PTCH2,另外两种分别是SDHA和SDHB。
 
总体而言,至少18(78%)例患者具有可靶向治疗的基因突变。

结论
 
野生型GIST队列的突变测序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信号通路中的许多驱动基因突变是可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本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GIST患者应接受其他驱动基因突变测序,并接受相应的靶向治疗。
 
来源:
Yanqiao Zhang, et al. Genomic profiling of wild-typ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reveals targetable mutations in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ESMO Virtual 2021, Sep 16-22. Abstract 89P.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SMO2021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